邮储银行、建设银行涉房贷款占比仍碰“红线”。
今年是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政策实施首年。在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密集落地的背景下,六家国有大行对涉房类贷款的投放受到市场格外关注。
近日,六家国有大行相继披露了2021年半年报。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按照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要求,与去年末相比,6家国有大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占其贷款总额比例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不过,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占比仍碰“红线”。
此外,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出现上升态势。
邮储、建行踩集中度“红线”
在信贷方面,今年上半年,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金额依旧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2021年半年报发现,六大行个人住房贷款金额均呈现个位数增长。其中,增幅最大的为交通银行,相比去年末增长7.23%。
具体而言,截至2021年6月末,建设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6.1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4.72%;工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03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5.33%;农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9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8%;中国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为4.605万亿元,较上年末的增幅为4.23%;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2.04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为6.23%;交通银行按揭贷款余额达1.3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幅为7.23%。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根据银行半年报整理)
去年末,央行、银保监会决定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即要求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其中,国有大行应满足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
从个人住房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比例上看,六家国有大行与去年末相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占比仍碰“红线”。其余银行尚处“安全范围”之内。
对于个人住房贷款的增长,六大行中有多家提到了“落实国家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要求,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
比如,农业银行表示,个人住房贷款较上年末增长5.8%,主要是由于本行落实监管要求,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中国银行表示,认真执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着力满足购房者合理购房需求;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发布会上称,按照监管的规定,邮储银行贷款集中度适用最优档,亦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不超过40%,住房贷款的集中度不超过32.5%,整体看还有不错空间,下半年住房按揭贷款会继续遵循稳健的原则安排投放。
四家大行涉房贷款不良率上升
尽管各大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表现向好,但值得注意的是,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却呈现上升态势。其中,工商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为4.29%,与去年末相比上升了1.97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为1.56%,与去年末相比上升了0.25个百分点;交通银行房地产行业不良率为1.69%,比去年末上升0.34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第一财经根据半年报整理)
其中,中国银行半年报显示,该行在内地房地产业贷款规模为6814.81亿元。虽然该行并未明确披露房地产贷款的不良情况,但披露了贷款减值比率情况。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减值反映的还是资产风险问题,但和不良率指标还不能简单类比。
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受外部环境以及海外部分国家、地区疫情反复的影响,该行境外资产质量面临一定压力,到6月末境外不良余额、不良率较上年末都略有上升。境外新发生不良主要集中在房地产、航空等受疫情持续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总体看风险可控。
刘坚东预测,今年下半年,中国银行整体信贷资产质量预计稳中向好,当然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比如,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动荡,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特别是需要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以及政府类业务、房地产、出口企业、债券市场违约等重点领域。
此外,邮储银行也没有披露该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率情况。根据半年报,按行业划分的境内公司类不良贷款结构显示,该行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为0.12亿元,占比为0.06%,在去年末为0.09%。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类似不良贷款增加也说明了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开始传导到商业银行领域,自然引起了很多新问题。从实际过程看,商业银行也需要对各类合作房企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格外关注部分战略扩展节奏过快的房企,积极研究新的情况和问题,防范影响贷款质量。后续,银行如何提前发现房企经营风险,注意在贷款工作方面细水长流也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