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支付的优势凸显,刷脸支付开年遇冷,疫情下支付巨头营销暂停。
日期: 2020-02-13 10:58:05
过去这一年,有关刷脸支付的话题热度急速升温,新年伊始,正当所有从业者筹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时,却不料迎头被泼了一盆冷水。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沾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大城市纷纷恳求进入公共场合的人员必须佩戴口罩。而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用户便无法利用刷脸支付,刷脸设备也无法对用户进行正确的人脸辨认,刷脸支付瞬间失去了用户群体。
2月3日,由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的《零售、餐饮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风行期间经营服务防控指南》中建议用刷卡支付和各种扫码支付方法代替现金支付。
目前,包含广州、杭州在内的城市也已对刷脸支付亮起红灯,不勉励现金支付,提倡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支付方法。同时,有个别市场和商超的恳求进一步严格,直截了当地规定“不得利用刷脸支付”。
谈及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于刷脸支付行业的冲击,很多服务商无奈表现:“影响很大,现在不能出门,不敢装机。”
据懂得,相比于其他支付方法,刷脸支付的商户属性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遭遇商户关门,营业艰苦等情况,将直接影响刷脸支付的交易流水。
支付巨头营销暂停 服务商线下业务结束
自2018年以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相继推出刷脸设备“蜻蜓”与“青蛙”,瞄准线下支付场景,并不断加大市场投入和补贴,由此引领的刷脸支付浪潮得以愈演愈烈。
为迎接今年春节期间的这波消费热潮,微信支付、支付宝底本已是早有筹备。去年下半年,两大支付巨头相继发布新款刷脸支付设备,设备升级的同时针对服务商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加码,其中,支付宝“蜻蜓”单台设备的最高补贴达到1600元,微信支付“青蛙”开放版设备则为1740元。
同时,支付巨头还推出了一系列营销运动,去年12月,支付宝发布刷脸支付新一轮春节前的优惠运动。从当月28日起到2020年1月18日为止,每周六,无论新老用户,通过支付宝蜻蜓机具进行刷脸支付时,都能享受到满20减3元的优惠。
微信支付则制定了今年前三个月的满减运动方案。具体来看,2020年1月1日至3月31日,每周五,用户在运动商户的刷脸设备,利用微信刷脸支付,即可享受满10元减2元优惠。
不过,目前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微信和支付宝官方均已经暂停“随机立减”“设备激活”等刷脸支付营销运动。
目前疫情是全国之重,为保障用户和商户的安全健康,协助把持当前肺炎疫情,微信支付推荐大家戴上口罩,在线下购物消费时,利用“付款码支付”。对此,微信支付已于2020年1月31日结束了各项刷脸支付营销运动。
“我做的是蜻蜓设备的推广,pos机办理,合作的很多商户都是方便店、餐饮店,其中有一大部分还没有营业。”对于刷脸支付服务商而言,受疫情影响,春节假期延伸、人员流动受限、各地延迟复工,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行业则是首当其冲。
从长远来看,刷脸支付服务商面临补贴政策不明的风险。根据本来的公告,微信支付官方针对青蛙设备的补贴政策将于今年3月底到期,在此之后补贴政策是否会持续?对此,微信支付方面未直接回应。
疫情属短期影响 刷脸支付成长空间仍存
在当前疫情下,扫码支付的优势得到凸显,用户为避免被病毒沾染也更偏向于利用非接触支付方法。而在疫情得到把持之后,目前遭遇冷落的刷脸支付能否重得欢心?
会支付懂得到目前支付业界广泛认为,刷脸支付仍是国内移动支付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IoT属性决定了其是未来智慧零售、智慧餐饮等实体数字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刷脸支付成为主流支付方法之一是大势所趋。
相比于目前主流的条码支付,会支付认为刷脸支付仍具有不可比较的优势。
“第一,刷脸支付运用生物辨认技巧具有唯一验证性,在理论上更加安全;第二,刷脸支付可以无需支付介质,理论上更加便捷;第三,刷脸支付并非是对条码支付的完整替代,刷脸支付是可以聚合、兼容条码支付的;第四,刷脸支付在商业模式(如会员制)和产业链上,pos机办理,比条码支付更具想象空间。”
对于支付巨头刷脸支付补贴政策的可持续性,会支付认为,“短期内有持续的可能性,但长期来看不可持续。任何一种健康的商业模式都需要具有可持续的收入能力,刷脸支付同样如此,若将其与条码支付前期的推广进行对照可以创造,前期的推广补贴是为了造就用户利用习惯,是市场扩大期的举动,而非长期举动。”
过去的2019年,刷脸支付在加快普及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争议,同时也繁殖出一些业务加盟骗局。而目前来看,针对刷脸支付的基础性制度公约也在逐步建立,行业的发展环境同步得到改良。
今年1月份,为规范刷脸支付利用创新,戒备刷脸支付安全风险,保障会员单位合法权益,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人脸辨认线下支付行业自律公约(试行)》(下称“试行公约”),于1月20日正式履行。
对此,会支付表现,“‘试行公约’是对行业发展的健康领导,虽然刷脸支付有其奇特的优势,但现阶段下,仍面临着客观条件、用户习惯等问题,也因为其是新的商业模式,而引发了很多安全的质疑,特别是生物辨认认证的数据安全等问题。通过行业自律组织公约的情势,提倡行业在发展时,保障健康、良性的发展,能够掩护消费者,共同构建良好的行业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