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一名内燃机工厂设计员到生物芯片研究者,从工程科学跨入生命科学,完成了一个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人生跳跃;
他,用了10年时间,亲手打造出生物芯片的“中国速度”,推动和见证了中国生物芯片的快速发展历程,完成了一个学者的产业报国梦想;
他,没有生物专业背景,却拿到了我国留学生中的第一个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并于46岁那年成为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程京“小”芯片书写“大”人生
一次又一次站在人生的新起点上
1979年的夏天,16岁的程京违背家人意志,独立作出了一次重大的人生抉择。
程京的家里有着浓厚的医学氛围,母亲是传染科医生,姑姑和嫂子也是医生,她们都希望程京学医。于是,程京的10个大学志愿都被填上了医学院。但志不在此的程京最后填报了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并被该校的电气工程系录取。
1983年,在铁道部资阳内燃机厂,机车电传动专业毕业的程京开始了他的绘图设计生涯。绘图、装调和机车柴油机试验的工作非常单调,日子像平淡的河水一样,每天按照既定的河道向前流着。20岁的程京不甘这样度过青春。喜欢武侠小说的他,希望能够改变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1986年,程京辞职了。
但是,哪个工作能像武侠小说里的情节一样充满激情呢?得益于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的父亲的帮助,程京开始阅读司法刑侦教科书。很快,机会就来了。西南政法大学要建一个全新的司法鉴定中心,急需理工科人才,程京知道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应聘,结果被选中。“当时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很滑稽,他们说"你是学电的,我们这里买了一台很贵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就由你来负责"。”于是,有强电专业背景的程京,开始研究起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使用,并被送到英国史查克莱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修一年。这一走,程京开始了一段跌宕起伏、充满挑战与传奇的人生旅程。
在英国,程京师从国际著名刑事技术专家布莱恩·凯迪教授。以培养科学家为理念的布莱恩·凯迪为程京制定了一年计划,让他从事司法化学研究。仅用了9个月时间,程京就完成了既定任务。布莱恩·凯迪很欣赏,于是想留程京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完成“DNA指纹鉴定新策略”的博士课题。程京一听就愣了,因为自己完全没有生物方面的知识储备。布莱恩·凯迪鼓励他说:“我观察了你一年,你有工程的背景,又学了一年的化学和仪器分析,这个课题就需要用分析化学的方式设计一套工作系统去解决生物学的问题,还需要做仪器的设计。虽然我以前也从没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愿意赌,我就愿意赌,咱们赌一把!”
就这样,在导师的安排下,程京开始进军完全陌生的生物学领域。布莱恩·凯迪向他承诺:“这套系统由3个部分组成,只要你完成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就可以拿博士学位。”花了7个月的时间,程京完成了第一个部分,就去找导师:“我是不是可以毕业了?” 布莱恩·凯迪笑了,让程京再做一部分。5个月之后,第二个部分又宣告完成。导师让他再接再厉。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好强的程京完成了导师制定的所有研究计划,拿到了我国派出留学生中的第一个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
之后,程京又在导师的指导下向更为广阔的分子生物领域进军,顺利完成了在英国史查克莱大学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司法生物学博士后和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博士后的研究。
1993年,30岁的程京拿到了工学士学位、司法生物学博士学位证书,并完成了博士后的训练。离最初的机车电传动专业越来越远的他开始迷惘:“感觉自己"四不像",什么都学了一点,但是都不精。”
1994年一天,程京习惯性地打开《科学》杂志,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机会向程京招手了。
原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要求应聘人员“本科必须学工程,研究生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更好,并愿意从事生物芯片研究”。这是一个对学历要求很“奇怪”的招聘,却让程京眼前一亮,因为他完全符合条件。最终,程京从70多名应聘者中胜出了,并师从生物芯片开拓者之一的彼得·威尔丁教授,从此闯入了生物芯片研究领域。
跳出在国外已有的成绩
为了“中国芯”而回国
1998年,程京在生物芯片领域的研究开始被国际科学界关注。
身为美国纳米基因公司首席科学家的程京与他的团队合作,创建了世界上首个“1平方厘米超微实验室”。这是第一次在国际上研究完成了集血液中细菌分离、胞解及杂交检测为一体的芯片实验室系统。该成果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以封面故事“芯片实验室”的形式发表)上,并被《科学》评选的当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所引用。
这个超小型生物实验室一出现,就引起了科学界的兴趣。当时的背景是,生命科学领域对生物芯片这一新技术充满憧憬。《财富》杂志刊文认为,在20世纪科技史上,有两种芯片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一个是微电子芯片,作为计算机和许多家电的心脏,它丰富和改变了人类的经济和文化生活;而另一个则是生物芯片,它将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进而影响到人类延续生命的方式。
作为上个世纪末生命科学领域中迅速崛起的一项高新技术,生物芯片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技术和微阵列点样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的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等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程京渐渐发现,生物芯片除用于人类基因研究、医学诊断等方面外,还可应用于新药开发、农业研究、航空航天、司法鉴定、食品卫生和环境监测等领域,是一个运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
在国外生物芯片研究方兴未艾的时候, 程京却在寻找机会回国。他敏锐地注意到中国在科技重大领域重新布局的决心,同时也觉得自己应跳出已有的成绩。1997年,程京应邀参加了以生物芯片技术为主题的第80次“香山科学会议”,他关于“中国应自主发展生物芯片技术”的发言,引起了科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1998年,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周玉祥教授在美国与程京的一席长谈,让程京最终锁定清华大学作为自己回国的落点。
1999年3月,程京成为清华大学第一位“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受聘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职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清华大学生物芯片研究与开发中心主任。这一年,他36岁。